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創建全國文明校園紀實:匯聚精神文明磅礴力量 扎實推進研究型大學建設

                                                                  A-   A+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30日    來源:湖北文明網

                                                                    近年來,學校黨委高度重視文明校園創建工作,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服務美麗中國建設需求,堅持把“謀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價值觀全面融入文明校園建設,把創建活動延伸到學校各層面、各環節和每位師生員工,讓地大文明之花綻放荊楚大地。

                                                                    2017年以來,學校獲評湖北省“文明校園”“生態園林式學?!薄捌桨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勝單位”和“全國第二批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钡葮s譽稱號。2020年以來,學校獲評“全國文明校園”“教育部教育融媒體建設試點單位”“湖北十大黨建案例”;學校入圍全國黨建示范高校前30名,環境學院入選教育部“三全育人”試點學院,2個學院黨委獲評“全國黨建工作標桿院系”,5個師生黨支部獲評“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涌現出“全國最美教師”殷鴻福院士、“全國優秀教師”李德威教授、“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龔一鳴教授團隊、“全國模范教師”焦養泉教授、“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王奉宇、“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韓磊和“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翁新強等先進典型。

                                                                    聚焦班子鍛造,黨建領航文明創建

                                                                    一是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安煌跣?、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期間,313個師生黨支部設立黨員先鋒崗或劃定黨員責任區,黨員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累計超過7500人次。黨史學習教育期間,全校31個二級黨組織、468個師生黨支部積極開展“我為師生辦實事”活動,推動解決13項重點項目、優化1166個辦實事服務事項,全校近6400名黨員立足崗位開展“承諾踐諾”。二是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制定《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實施細則》,一體化推進“導學、講學、研學、比學、踐學、督學”。成立“美麗中國講師團”,集聚在校院士、校領導、校內外黨員領導干部、專家學者和青年師生典型等力量,致力于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師生價值培育、辦學思想傳播、智庫決策咨詢。黨委書記黃曉玫做客《瞭望》新聞周刊,講述學?!芭嘤磥韯撔氯瞬殴步利愔袊钡膽鹇灾\劃;校長王焰新院士走進工棚,在綠水青山中講黨史;黨委副書記王林清登上新華網,講述“守護好這顆藍色星球‘美麗中國宜居地球’地大在行動”,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應。搭建“青春行走課堂”,組織“百馬行動”“地學之光”“紅色之聲”等一批師生宣講團隊到社區、返家鄉、入農戶,把黨的理論帶入田間地頭。三是持續深化綜合改革,開創“十四五”發展新局。2020年下半年,學校黨委在全校范圍展開辦學思想大討論,圍繞提升學校治理能力,推動綜合改革進行深入研討,堅持把更好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作為治理創新的著眼點,形成了“更高水平開放、更深層次改革、更高質量創新”的辦學共識。2021年5月,學校黨委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改革的意見》,部署了“做好結構性調整,解決體制性的障礙,克服機制性梗阻”的6項改革任務,成立由學校黨委書記和校長任組長的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建6個專項工作組集中攻堅,以高質量改革成效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四是弘揚偉大戰疫精神,持續統籌疫情防控與事業發展。學校黨委堅決貫徹中央和部省防控工作部署,動員全校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師生沖鋒在前,團結帶領廣大師生眾志成城,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組建由100多名黨員組成的疫情防控應急先鋒隊,圓滿完成為300余名外地援鄂醫療隊入駐學校的后勤保障工作,鞏固戰“疫”堡壘。第一時間調整教學安排、制定遠程教學方案,確保在1006門本科生課程、209門研究生課程如期開課。充分發揮人才科技優勢,積極為疫情防控建言獻策、提供決策咨詢,累計向國家有關部委、湖北、武漢等地方政府、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智庫??瘓笏?50余篇重要建議報告,獲得各級領導批示50多篇,為打贏疫情防控戰貢獻地大智慧和地大力量。

                                                                    聚焦人才培養,思政領跑時代新人

                                                                    學校黨委認真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積極打造高質量思政工作體系,加快構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全程貫通。成立人才培養工作領導小組,對學校各層次各類別人才培養工作中的專業教育和黨建思政教育實施頂層設計、統籌協調、督促落實;繼續在學生成長全周期上下功夫,持續優化本碩博貫通培養,推動招生-培養-就業聯動工作機制;嚴格學業標準,從黨建、思政、科研、雙創等多個維度,完善學生成長榮譽體系等,激發學生自主意識,引導學生健康成長??臻g聯通。建設“一站式”學生社區,圍繞學校黨委“一竿子到底”、隊伍入駐“一條龍服務”、學生參與“一攬子提效”、保障支持“一盤棋統籌”進行統籌推進,讓學生社區成為學生思政的重要陣地;努力建強網絡思政陣地,發布中國地質大學課程教學平臺,不斷通過信息化手段服務教學、管理工作,扎實推動智慧教育。隊伍互通。全面完善本科生導師制,推進導學思政,引導廣大導師加強學生全過程、全方位的行為指導和評價。選樹宣傳學校涌現出來的全國最美青年科技工作者、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奧運冠軍等數十位身邊典型,陳晨、牛笛2名學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接見,3名學生先后獲評“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充分發揮朋輩引領效應。內容打通。堅持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協同育人,制定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特區建設方案、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方案,對馬克思主義學院和思政課建設給予政策傾斜;構建“一線二紅三實”思政課教學模式,重點建設“國土安全課虛擬仿真實驗室”“紅色文化虛擬仿真實驗室”,打造了“美麗中國宜居地球”課程思政品牌,用好黨史校史、科技報國、防疫抗疫、脫貧攻堅等鮮活素材,教育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傳承好地大“五育并舉”的特色和優勢,把思想引領與科學研究、野外實踐、就業見習、國際交流等結合起來,厚植學生的家國情懷。5年來,打造了5個“湖北省高校思政課名師示范課堂”,2門課程入選首批“全國課程思政示范項目”。評價融通。以教育評價改革新標準開新局,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工作清單涵蓋5大類、16項重點改革任務,123項整改措施,并明確了完成時限、責任領導和責任單位。切實用好評價指揮棒,推動思想政治工作評價和育人作用發揮作為“雙一流”建設、學科專業質量評價、人才項目評審、教學科研成果評比的重要指標。開展立德樹人工作績效評估,完善崗位育人職責、規范和標準,把評估結果與學生資源配置掛鉤,最大程度釋放育人活力。培養引領創造未來的人才。培養創造性人才必須有創新性人才培養模式。在王焰新校長帶領下,地大內外整合力量,豐富育人資源,逐步形成跨學科專業交叉融合、教學與科研實踐融合、創新創業與專業教育融合的“三融合”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實施李四光計劃,探索了跨學科專業交叉融合培養模式。與中國科學院等9個科研院所合作成立C2科教戰略聯盟,與中國地質調查局成立聯合研究生院,牽頭與斯坦福大學、牛津大學等12所大學成立地球科學國際大學聯盟,推進科教融合協同育人。成立長江創客學院、發起成立“地質+”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聯盟。通過“三融合”培養,給地大學生烙上了“品德高尚、基礎厚實、專業精深、知行合一”的印記。今年學校成立了未來技術學院,著力建設智能+地球科學交叉學科方向,推動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地球科學的深度融合。未來技術學院采取不同于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在人才培養目標上最顯著的標簽是敢闖會闖,導師團隊全是不同學科領域的大咖。打破專業設置的壁壘,在培養環節上實行“探索和猜想計劃”。目前,已選拔60位本科生進入未來技術學院。

                                                                    聚焦師德培育,大師彰顯文明品格

                                                                    學校黨委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教育部黨組等有關文件精神,對標對表“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四個相統一”等師德建設標準和要求,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理順體制機制。成立書記校長為組長的師德專題教育領導小組,負責專題教育的領導統籌和協調推進,成立黨委教師工作部,著力加強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和師德師風建設。建立校院黨委班子成員聯系教師入黨積極分子制度,校領導帶頭聯系指導10名教師入黨積極分子,加強對青年教師的政治吸納。建立健全制度。先后制定《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施方案》《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實施辦法》《全面落實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實施辦法》《教師師德失范行為負面清單及處理辦法》等系列制度,健全師德建設年度評議、師德重大問題報告和師德輿情快速反應制度,構建教育引導、制度規范、監督約束、查處警示并舉的長效機制。改進考核評價。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在學校人才引進、教師招聘中加強政治思想和品德學風的考察把關,對存在問題的堅決杜絕引入;在教師年度考核及職務(職稱)評審、崗位聘用、研究生導師遴選、推優推先、表彰獎勵等工作中落實師德考核。從嚴從實使用師德考核結果,對師德考核優秀的,在職務(職稱)評審、崗位聘用、推優推先等工作中優先考慮;推行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制度,對師德失范、德不配位的嚴格按有關規定予以處理,堅決實行“一票否決”。建設成效明顯。連續12年開展師德師風宣傳教育月活動,開展“最受歡迎的老師”“研究生的良師益友”“最美地大教工”“十大杰出青年”“三育人標兵”等教師先進典型評選,學校關工委獲評“全國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全國最美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全國模范教師”“湖北十佳師德標兵”“荊楚楷?!薄扒G楚好老師”“湖北省三八紅旗手”等教師典型不斷涌現。

                                                                    聚焦文化浸潤,品牌點燃文明風尚

                                                                    把服務宜居地球建設作為文化創新戰略引領,加強對學校教育思想、辦學理念、校訓校風、南遷精神等闡釋宣傳,弘揚矢志報國、知行合一的育人文化,倡導追求真理、和諧共生的學科文化,營造師生為本、嚴謹求實的管理文化,激發頑強拼搏、勇攀高峰的創新文化,凝聚建設美麗中國和宜居地球的共同愿景。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實施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和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立足學科特色打造“實踐育人”品牌,開展“學習之路”系列教育活動,推動“大學生鄉村振興學?!迸嘤媱?,成立“志愿服務銀行”,近3萬名青年志愿者參與其中。體育方面,開展“7+2”登山科考活動,歷時1756天,行程12萬多公里,成功登頂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并徒步南、北兩極極點。2018年底,我校與中國登山協會聯合成立中國登山戶外運動學院,打造登山、攀巖、野外生存等有地質工作特色的第二課堂體系。美育方面,實施“八大文化工程”,開展“一院一品”文化品牌建設,打造具有學科特色的美育品牌。原創話劇《大地之光》入選“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獲評中共中央組織部“全國黨員教育電視片觀摩交流”特別作品獎。該劇多次在全國巡演,累計觀眾10萬人次,所有演員均由學校在讀本科生擔任,自2012年排演以來,已更換七代演員,共有400余名本科生全程參與話劇排演工作。加強公共藝術課程體系和美育教材體系建設,2020年編鐘藝術基地獲評“全國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稑O限海拔》等文藝節目連續8年登上央視舞臺,元旦嘉年華、冬至燈會等普及型文化藝術活動每年輻射在校師生15000余人。勞育方面,堅持以勞塑人,制定新時代勞動教育實施方案,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將勞動教育有機融入各門課程。建設校園勞動文化空間,后勤師傅改稱“老師”,名稱變化帶來身份角色轉變,建設了一支勞動教育師資團隊,打造了一批勞動教育示范崗。我們組織召開了長江經濟帶“碳達峰”“碳中和”研討交流會,獲批國家環境保護水污染溯源與管控重點實驗室。7月學校聯合發起“大學生長江大保護行動計劃”,組建50支社會實踐重點團隊和1200余支社會調查小分隊,奔赴長江流域各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以青春光彩擦亮長江大保護底色。

                                                                    聚焦陣地建設,景觀凸顯文明格調

                                                                    一是牢牢掌握意識形態領導權。成立維護安全穩定工作領導小組,制定或修訂了《關于切實維護安全穩定全面提升“平安校園”建設水平的意見》《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細則》《網絡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辦法》《輿情應對處置工作實施辦法》《網絡評論員隊伍管理辦法》,開展媒介素養、網絡安全系列培訓,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嚴格課堂教學、學術會議、社團活動、圖書出版、國際合作等領域意識形態陣地管理,堅決抵御各類錯誤思潮侵蝕校園。做好新形勢下民族宗教工作,堅決抵御宗教滲透和防范校園傳教。二是建設生態校園、美麗地大。2019年,學校未來城校區全面投入使用,5個學院、一批科研平臺和10000余名師生入駐,明顯改善辦學支撐條件,有效緩解學校辦學空間不足矛盾,初步形成了資源環境科技創新校地協同發展共同體。一草一木寓意文明,一石一礦解讀文明,建設地學特色人文景觀,發揮校訓石、地質勘探隊員雕像、院士長廊、珠峰青銅浮雕禮儀門、地球廣場、跨越石雕等特色文化景觀育人功能,深化地質愛國奮斗情懷浸潤。弘揚“謀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價值觀,建設生態校園,完成“資源環境科技創新基地”暨新校區項目,實現校園山、水、園、林、路使用功能、審美功能和教育功能和諧統一。加強課堂教學和各類思想文化陣地建設,發展融媒體實踐,規范新媒體管理,完善輿情管控機制,建強宣傳工作隊伍,唱響輿論場主流聲音,引領青年學子向上向好。學校被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央電視臺等媒體多次報道,學校2020年入選教育部教育融媒體建設試點單位。

                                                                    共創美麗中國,共建宜居地球!

                                                                    在更高起點鞏固拓展文明校園創建成果!

                                                                  責任編輯:王炯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027-87238963
                                                                  投稿郵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備18025215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4607號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創建全國文明校園紀實:匯聚精神文明磅礴力量 扎實推進研究型大學建設

                                                                  發表時間:2021-12-30 來源:湖北文明網

                                                                    近年來,學校黨委高度重視文明校園創建工作,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服務美麗中國建設需求,堅持把“謀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價值觀全面融入文明校園建設,把創建活動延伸到學校各層面、各環節和每位師生員工,讓地大文明之花綻放荊楚大地。

                                                                    2017年以來,學校獲評湖北省“文明校園”“生態園林式學?!薄捌桨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勝單位”和“全國第二批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钡葮s譽稱號。2020年以來,學校獲評“全國文明校園”“教育部教育融媒體建設試點單位”“湖北十大黨建案例”;學校入圍全國黨建示范高校前30名,環境學院入選教育部“三全育人”試點學院,2個學院黨委獲評“全國黨建工作標桿院系”,5個師生黨支部獲評“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涌現出“全國最美教師”殷鴻福院士、“全國優秀教師”李德威教授、“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龔一鳴教授團隊、“全國模范教師”焦養泉教授、“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王奉宇、“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韓磊和“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翁新強等先進典型。

                                                                    聚焦班子鍛造,黨建領航文明創建

                                                                    一是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安煌跣?、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期間,313個師生黨支部設立黨員先鋒崗或劃定黨員責任區,黨員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累計超過7500人次。黨史學習教育期間,全校31個二級黨組織、468個師生黨支部積極開展“我為師生辦實事”活動,推動解決13項重點項目、優化1166個辦實事服務事項,全校近6400名黨員立足崗位開展“承諾踐諾”。二是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制定《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實施細則》,一體化推進“導學、講學、研學、比學、踐學、督學”。成立“美麗中國講師團”,集聚在校院士、校領導、校內外黨員領導干部、專家學者和青年師生典型等力量,致力于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師生價值培育、辦學思想傳播、智庫決策咨詢。黨委書記黃曉玫做客《瞭望》新聞周刊,講述學?!芭嘤磥韯撔氯瞬殴步利愔袊钡膽鹇灾\劃;校長王焰新院士走進工棚,在綠水青山中講黨史;黨委副書記王林清登上新華網,講述“守護好這顆藍色星球‘美麗中國宜居地球’地大在行動”,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應。搭建“青春行走課堂”,組織“百馬行動”“地學之光”“紅色之聲”等一批師生宣講團隊到社區、返家鄉、入農戶,把黨的理論帶入田間地頭。三是持續深化綜合改革,開創“十四五”發展新局。2020年下半年,學校黨委在全校范圍展開辦學思想大討論,圍繞提升學校治理能力,推動綜合改革進行深入研討,堅持把更好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作為治理創新的著眼點,形成了“更高水平開放、更深層次改革、更高質量創新”的辦學共識。2021年5月,學校黨委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改革的意見》,部署了“做好結構性調整,解決體制性的障礙,克服機制性梗阻”的6項改革任務,成立由學校黨委書記和校長任組長的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建6個專項工作組集中攻堅,以高質量改革成效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四是弘揚偉大戰疫精神,持續統籌疫情防控與事業發展。學校黨委堅決貫徹中央和部省防控工作部署,動員全校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師生沖鋒在前,團結帶領廣大師生眾志成城,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組建由100多名黨員組成的疫情防控應急先鋒隊,圓滿完成為300余名外地援鄂醫療隊入駐學校的后勤保障工作,鞏固戰“疫”堡壘。第一時間調整教學安排、制定遠程教學方案,確保在1006門本科生課程、209門研究生課程如期開課。充分發揮人才科技優勢,積極為疫情防控建言獻策、提供決策咨詢,累計向國家有關部委、湖北、武漢等地方政府、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智庫??瘓笏?50余篇重要建議報告,獲得各級領導批示50多篇,為打贏疫情防控戰貢獻地大智慧和地大力量。

                                                                    聚焦人才培養,思政領跑時代新人

                                                                    學校黨委認真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積極打造高質量思政工作體系,加快構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全程貫通。成立人才培養工作領導小組,對學校各層次各類別人才培養工作中的專業教育和黨建思政教育實施頂層設計、統籌協調、督促落實;繼續在學生成長全周期上下功夫,持續優化本碩博貫通培養,推動招生-培養-就業聯動工作機制;嚴格學業標準,從黨建、思政、科研、雙創等多個維度,完善學生成長榮譽體系等,激發學生自主意識,引導學生健康成長??臻g聯通。建設“一站式”學生社區,圍繞學校黨委“一竿子到底”、隊伍入駐“一條龍服務”、學生參與“一攬子提效”、保障支持“一盤棋統籌”進行統籌推進,讓學生社區成為學生思政的重要陣地;努力建強網絡思政陣地,發布中國地質大學課程教學平臺,不斷通過信息化手段服務教學、管理工作,扎實推動智慧教育。隊伍互通。全面完善本科生導師制,推進導學思政,引導廣大導師加強學生全過程、全方位的行為指導和評價。選樹宣傳學校涌現出來的全國最美青年科技工作者、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奧運冠軍等數十位身邊典型,陳晨、牛笛2名學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接見,3名學生先后獲評“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充分發揮朋輩引領效應。內容打通。堅持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協同育人,制定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特區建設方案、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方案,對馬克思主義學院和思政課建設給予政策傾斜;構建“一線二紅三實”思政課教學模式,重點建設“國土安全課虛擬仿真實驗室”“紅色文化虛擬仿真實驗室”,打造了“美麗中國宜居地球”課程思政品牌,用好黨史校史、科技報國、防疫抗疫、脫貧攻堅等鮮活素材,教育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傳承好地大“五育并舉”的特色和優勢,把思想引領與科學研究、野外實踐、就業見習、國際交流等結合起來,厚植學生的家國情懷。5年來,打造了5個“湖北省高校思政課名師示范課堂”,2門課程入選首批“全國課程思政示范項目”。評價融通。以教育評價改革新標準開新局,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工作清單涵蓋5大類、16項重點改革任務,123項整改措施,并明確了完成時限、責任領導和責任單位。切實用好評價指揮棒,推動思想政治工作評價和育人作用發揮作為“雙一流”建設、學科專業質量評價、人才項目評審、教學科研成果評比的重要指標。開展立德樹人工作績效評估,完善崗位育人職責、規范和標準,把評估結果與學生資源配置掛鉤,最大程度釋放育人活力。培養引領創造未來的人才。培養創造性人才必須有創新性人才培養模式。在王焰新校長帶領下,地大內外整合力量,豐富育人資源,逐步形成跨學科專業交叉融合、教學與科研實踐融合、創新創業與專業教育融合的“三融合”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實施李四光計劃,探索了跨學科專業交叉融合培養模式。與中國科學院等9個科研院所合作成立C2科教戰略聯盟,與中國地質調查局成立聯合研究生院,牽頭與斯坦福大學、牛津大學等12所大學成立地球科學國際大學聯盟,推進科教融合協同育人。成立長江創客學院、發起成立“地質+”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聯盟。通過“三融合”培養,給地大學生烙上了“品德高尚、基礎厚實、專業精深、知行合一”的印記。今年學校成立了未來技術學院,著力建設智能+地球科學交叉學科方向,推動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地球科學的深度融合。未來技術學院采取不同于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在人才培養目標上最顯著的標簽是敢闖會闖,導師團隊全是不同學科領域的大咖。打破專業設置的壁壘,在培養環節上實行“探索和猜想計劃”。目前,已選拔60位本科生進入未來技術學院。

                                                                    聚焦師德培育,大師彰顯文明品格

                                                                    學校黨委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教育部黨組等有關文件精神,對標對表“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四個相統一”等師德建設標準和要求,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理順體制機制。成立書記校長為組長的師德專題教育領導小組,負責專題教育的領導統籌和協調推進,成立黨委教師工作部,著力加強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和師德師風建設。建立校院黨委班子成員聯系教師入黨積極分子制度,校領導帶頭聯系指導10名教師入黨積極分子,加強對青年教師的政治吸納。建立健全制度。先后制定《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施方案》《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實施辦法》《全面落實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實施辦法》《教師師德失范行為負面清單及處理辦法》等系列制度,健全師德建設年度評議、師德重大問題報告和師德輿情快速反應制度,構建教育引導、制度規范、監督約束、查處警示并舉的長效機制。改進考核評價。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在學校人才引進、教師招聘中加強政治思想和品德學風的考察把關,對存在問題的堅決杜絕引入;在教師年度考核及職務(職稱)評審、崗位聘用、研究生導師遴選、推優推先、表彰獎勵等工作中落實師德考核。從嚴從實使用師德考核結果,對師德考核優秀的,在職務(職稱)評審、崗位聘用、推優推先等工作中優先考慮;推行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制度,對師德失范、德不配位的嚴格按有關規定予以處理,堅決實行“一票否決”。建設成效明顯。連續12年開展師德師風宣傳教育月活動,開展“最受歡迎的老師”“研究生的良師益友”“最美地大教工”“十大杰出青年”“三育人標兵”等教師先進典型評選,學校關工委獲評“全國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全國最美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全國模范教師”“湖北十佳師德標兵”“荊楚楷?!薄扒G楚好老師”“湖北省三八紅旗手”等教師典型不斷涌現。

                                                                    聚焦文化浸潤,品牌點燃文明風尚

                                                                    把服務宜居地球建設作為文化創新戰略引領,加強對學校教育思想、辦學理念、校訓校風、南遷精神等闡釋宣傳,弘揚矢志報國、知行合一的育人文化,倡導追求真理、和諧共生的學科文化,營造師生為本、嚴謹求實的管理文化,激發頑強拼搏、勇攀高峰的創新文化,凝聚建設美麗中國和宜居地球的共同愿景。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實施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和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立足學科特色打造“實踐育人”品牌,開展“學習之路”系列教育活動,推動“大學生鄉村振興學?!迸嘤媱?,成立“志愿服務銀行”,近3萬名青年志愿者參與其中。體育方面,開展“7+2”登山科考活動,歷時1756天,行程12萬多公里,成功登頂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并徒步南、北兩極極點。2018年底,我校與中國登山協會聯合成立中國登山戶外運動學院,打造登山、攀巖、野外生存等有地質工作特色的第二課堂體系。美育方面,實施“八大文化工程”,開展“一院一品”文化品牌建設,打造具有學科特色的美育品牌。原創話劇《大地之光》入選“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獲評中共中央組織部“全國黨員教育電視片觀摩交流”特別作品獎。該劇多次在全國巡演,累計觀眾10萬人次,所有演員均由學校在讀本科生擔任,自2012年排演以來,已更換七代演員,共有400余名本科生全程參與話劇排演工作。加強公共藝術課程體系和美育教材體系建設,2020年編鐘藝術基地獲評“全國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稑O限海拔》等文藝節目連續8年登上央視舞臺,元旦嘉年華、冬至燈會等普及型文化藝術活動每年輻射在校師生15000余人。勞育方面,堅持以勞塑人,制定新時代勞動教育實施方案,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將勞動教育有機融入各門課程。建設校園勞動文化空間,后勤師傅改稱“老師”,名稱變化帶來身份角色轉變,建設了一支勞動教育師資團隊,打造了一批勞動教育示范崗。我們組織召開了長江經濟帶“碳達峰”“碳中和”研討交流會,獲批國家環境保護水污染溯源與管控重點實驗室。7月學校聯合發起“大學生長江大保護行動計劃”,組建50支社會實踐重點團隊和1200余支社會調查小分隊,奔赴長江流域各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以青春光彩擦亮長江大保護底色。

                                                                    聚焦陣地建設,景觀凸顯文明格調

                                                                    一是牢牢掌握意識形態領導權。成立維護安全穩定工作領導小組,制定或修訂了《關于切實維護安全穩定全面提升“平安校園”建設水平的意見》《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細則》《網絡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辦法》《輿情應對處置工作實施辦法》《網絡評論員隊伍管理辦法》,開展媒介素養、網絡安全系列培訓,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嚴格課堂教學、學術會議、社團活動、圖書出版、國際合作等領域意識形態陣地管理,堅決抵御各類錯誤思潮侵蝕校園。做好新形勢下民族宗教工作,堅決抵御宗教滲透和防范校園傳教。二是建設生態校園、美麗地大。2019年,學校未來城校區全面投入使用,5個學院、一批科研平臺和10000余名師生入駐,明顯改善辦學支撐條件,有效緩解學校辦學空間不足矛盾,初步形成了資源環境科技創新校地協同發展共同體。一草一木寓意文明,一石一礦解讀文明,建設地學特色人文景觀,發揮校訓石、地質勘探隊員雕像、院士長廊、珠峰青銅浮雕禮儀門、地球廣場、跨越石雕等特色文化景觀育人功能,深化地質愛國奮斗情懷浸潤。弘揚“謀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價值觀,建設生態校園,完成“資源環境科技創新基地”暨新校區項目,實現校園山、水、園、林、路使用功能、審美功能和教育功能和諧統一。加強課堂教學和各類思想文化陣地建設,發展融媒體實踐,規范新媒體管理,完善輿情管控機制,建強宣傳工作隊伍,唱響輿論場主流聲音,引領青年學子向上向好。學校被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央電視臺等媒體多次報道,學校2020年入選教育部教育融媒體建設試點單位。

                                                                    共創美麗中國,共建宜居地球!

                                                                    在更高起點鞏固拓展文明校園創建成果!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麻豆|亚洲精品欧美日本中文字幕|国产欧美一区二区另类精品|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二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