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人”龍運娥:從青絲到白發,守護英魂40載

                                                                  A-   A+
                                                                  發表時間:2024年04月07日    來源:湖北文明網

                                                                  在咸寧市咸安區汀泗橋鎮赤崗村,有一位86歲的龍運娥老人,40年如一日,守護著中南革命烈士陵園。

                                                                  今年1月,中央文明辦表彰“中國好人”名單里,龍運娥榜上有名。

                                                                  清明節前,老人又要去陵園祭掃烈士了,記者隨往,聽她講起自己與老伴生死為烈士守墓的故事——

                                                                  我叫龍運娥,今年86歲。

                                                                  4月2日一大早,你們幾位記者來做客,說要采訪我,可我一個農村老太,又有什么事值得一說?

                                                                  你們說要和我一起去烈士陵園,我和小兒子正準備上山呢。

                                                                  這么多人一起去祭掃,如果我那忠厚老實的老伴看得到今時今日,他應該會笑著夸我吧。

                                                                  哎,時間可過得真快,一眨眼,就是40年。

                                                                  “都是共產黨給的好日子,做人不能忘本”

                                                                  說起來,還是緣分到了。

                                                                  我的老家在湖南婁底的農村,家中兄弟姊妹不少,在舊社會,那真叫一個苦,直到共產黨解放了我們。

                                                                  18歲,一個遠房親戚介紹我遠嫁到“漢口”去,興許是一句口誤吧,畢竟那時候汀泗橋號稱“小漢口”。

                                                                  我挺感謝這句口誤,正是這句話,才讓我來到汀泗橋,與章榮伍結緣,那年他20歲。

                                                                  章榮伍也是個苦命人。他在娘胎里,爹就死了;8歲時,娘得了大病沒救過來。他從小吃百家飯,給地主放牛、打柴,有一頓沒一頓熬到了解放,黨和政府關心孤兒,把他拉扯大。

                                                                  老章算不上英俊瀟灑,但對我很好。都是吃慣苦的人,所以什么農活都做得來。我倆勤扒苦做,很快他當上了生產隊男隊長,還入了黨,我則是女隊長。

                                                                  特別是分田到戶后,我家成了赤崗村第一個萬元戶,老章連著3年被評為省勞模,我當上了市里政協委員,還上過廣播呢。

                                                                  說來說去,都是共產黨給了我們好日子。老章常說,做人不能忘本。我們就商量著把三兒子送到部隊去了,他還蠻爭氣,在部隊立了三等功。

                                                                  “老伴這輩子吃到的第一個蘋果,是烈士生前給的”

                                                                  嗨,年紀大了,越說越遠。來,我再說說烈士陵園。

                                                                  1956年,我嫁過來沒多久,就聽老章說起一件事:早幾年有好些受重傷的、得重病的解放軍到鎮里治病休養,上級專門為他們建了一個學校叫“中南榮?!?。

                                                                  那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南軍區南下大戰之前,留下來治療的重傷病員,也有過抗美援朝志愿軍傷員,反正都是為我們老百姓受傷的。

                                                                  可惜我沒見過他們。但常聽老章說,有些兵頭上還包著紗布,卻來幫村里修路、挑谷;有些兵走路一瘸一拐,卻幫孤寡老人砍柴、掃地……連老百姓一口水都不肯喝。

                                                                  說來你們別笑,老伴這輩子吃到的第一個蘋果,就是他14歲那年,一個“中南榮?!钡膫T給的。

                                                                  別看老章平時是個悶葫蘆,可這些往事記得一清二楚,只要打開了話匣子,他能天天掛在嘴邊,最愛對兒子說的一句話是:“要向戰士們學習,幫助更多的人?!?/p>

                                                                  村外的石頭嘴河灘上有一大片石墓碑,過去條件差,那些傷重“走”了的戰士,只能葬在河灘上。早些年村里還沒修水庫,一旦大洪水漫過田畈,烈士的墳墓就被沖毀了。

                                                                  退水之后,村里人都自覺去河灘撿烈士遺骨,然后繼續埋在高一點的河灘上。

                                                                  但這也不是個辦法。老章看在眼里,愁得不行,心里就像有“一根刺”,總想給烈士們找個安定的地方。

                                                                  這老頭一直“犟”,想到啥就堅決要做到,不過算他有能耐,他跑武漢、跑咸寧,到處尋求支持。1984年,好消息傳來,咸寧市政府專門撥款來支持修建烈士墓園。

                                                                  “把自家山林捐出去,為烈士忠骨找個安身之所”

                                                                  埋到哪里是個問題,畢竟都改革開放了,山林分到了各家各戶。

                                                                  村里第一次開協調會時我也參加了,主題是要大家發揚風格。沒成想,老章搶著第一個發言就“一錘定音”,不給別人絲毫機會——“把我家后山十幾畝林子捐出來,修建烈士陵園?!?/p>

                                                                  雖然老伴沒提前打招呼,可我無條件支持。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解放軍為老百姓連命都可以不要,我家這點山林又算個啥?他小瞧我哩。

                                                                  烈士遺骨遷上山那天,全村都出動了,那場面,沒得說!埋在河灘石頭里的墓碑,也被村里人一塊一塊清理出來,你扛我挑,全搬上山。

                                                                  鎮里給修建陵園的百姓發補助,但沒人去領,為烈士做點事是很光榮的,怎么還能要工錢呢?

                                                                  我家那個粗人,還專門請來鎮里的文化人,將原石碑上的文字,一筆一劃地臨摹到大理石碑上。必須得讓后來人都知道,這里埋的是革命烈士!

                                                                  陵園就在我家屋后,為烈士守墓,我們一家當仁不讓。打那時起,只要農活不忙,我和老伴就去陵園掃一下枯枝落葉,鋤一下雜草。

                                                                  你別看我老太婆沒讀多少書,可老章一點點地教我認墓碑上的字,后來我可都認全了。碑上記下了烈士籍貫等信息,有云南人,有廣東人……最小的細伢,才十幾歲,真可惜呀!

                                                                  不用扶我,來這邊看,對,就圍墻外這兒,這是老章的墳包。

                                                                  看上去寒酸吧,可不是我們不“講究”,還是要順他自己的意。農歷2007年底,老章得病走了,走之前最后的話,就是把他埋在烈士陵園的圍墻邊上,離烈士墓近一點,墳頭一定要低一點,絕不能跟烈士一樣高。

                                                                  “我死后,把我也埋在烈士身邊,生死一起”

                                                                  當然了,除了葬一塊兒,老章也不忘提醒我,要多多照顧烈士們。

                                                                  哼,還用得著他說?孩子們不在身邊時,我經常一個人到陵園里來,打掃衛生,清理雜草,累了,就坐老伴邊上說說話。

                                                                  有蠻多人跟我說:太婆你年紀大了,沒必要再往山上爬了。

                                                                  那不行的!我跟老章約好的,只要還走得動,年年都要上山掃墓的。哪個說都沒得用!

                                                                  其實,村里的黨員干部,還有退伍軍人,也經常去打掃。事都讓他們干了,但我還是習慣跟上去看看。

                                                                  記者你看,這兩邊是我們栽下的樹,柏樹啦,松樹啦,長得好快,已經一人多高了。

                                                                  尤其最近這些年,更熱鬧啦。一到清明節,好多大學生、中小學生來獻花,有些還是從武漢、赤壁來的。市里、區里的黨員干部也來過,一年下來只怕有上萬人哦。

                                                                  我想,不管是烈士們還是老章,都會覺得自己很“值得”吧。

                                                                  前不久,鎮干部來我家,說我評上了“中國好人”,國家級別的,表揚我給烈士守墓這個事做得好,還到處要別人向我學。

                                                                  哎呀,我老太婆一把年紀了,又不圖點啥,還出這“風頭”?畢竟現在身體不蠻差,記性也還好,平時種點菜,喂點雞,和小兒子住在一起,自己管自己沒得問題。

                                                                  我就指望以后,來這里掃墓的人能再多一點、再熱鬧些。反正我是跟兒子交代了,哪天等我不行了,一定要埋在老伴邊上,繼續守著這些烈士,生死在一起。(咸寧日報 記者 饒敏 程昌宗 吳文謹)

                                                                  責任編輯:王炯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027-87238963
                                                                  投稿郵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備18025215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4607號

                                                                  “中國好人”龍運娥:從青絲到白發,守護英魂40載

                                                                  發表時間:2024-04-07 來源:湖北文明網

                                                                  在咸寧市咸安區汀泗橋鎮赤崗村,有一位86歲的龍運娥老人,40年如一日,守護著中南革命烈士陵園。

                                                                  今年1月,中央文明辦表彰“中國好人”名單里,龍運娥榜上有名。

                                                                  清明節前,老人又要去陵園祭掃烈士了,記者隨往,聽她講起自己與老伴生死為烈士守墓的故事——

                                                                  我叫龍運娥,今年86歲。

                                                                  4月2日一大早,你們幾位記者來做客,說要采訪我,可我一個農村老太,又有什么事值得一說?

                                                                  你們說要和我一起去烈士陵園,我和小兒子正準備上山呢。

                                                                  這么多人一起去祭掃,如果我那忠厚老實的老伴看得到今時今日,他應該會笑著夸我吧。

                                                                  哎,時間可過得真快,一眨眼,就是40年。

                                                                  “都是共產黨給的好日子,做人不能忘本”

                                                                  說起來,還是緣分到了。

                                                                  我的老家在湖南婁底的農村,家中兄弟姊妹不少,在舊社會,那真叫一個苦,直到共產黨解放了我們。

                                                                  18歲,一個遠房親戚介紹我遠嫁到“漢口”去,興許是一句口誤吧,畢竟那時候汀泗橋號稱“小漢口”。

                                                                  我挺感謝這句口誤,正是這句話,才讓我來到汀泗橋,與章榮伍結緣,那年他20歲。

                                                                  章榮伍也是個苦命人。他在娘胎里,爹就死了;8歲時,娘得了大病沒救過來。他從小吃百家飯,給地主放牛、打柴,有一頓沒一頓熬到了解放,黨和政府關心孤兒,把他拉扯大。

                                                                  老章算不上英俊瀟灑,但對我很好。都是吃慣苦的人,所以什么農活都做得來。我倆勤扒苦做,很快他當上了生產隊男隊長,還入了黨,我則是女隊長。

                                                                  特別是分田到戶后,我家成了赤崗村第一個萬元戶,老章連著3年被評為省勞模,我當上了市里政協委員,還上過廣播呢。

                                                                  說來說去,都是共產黨給了我們好日子。老章常說,做人不能忘本。我們就商量著把三兒子送到部隊去了,他還蠻爭氣,在部隊立了三等功。

                                                                  “老伴這輩子吃到的第一個蘋果,是烈士生前給的”

                                                                  嗨,年紀大了,越說越遠。來,我再說說烈士陵園。

                                                                  1956年,我嫁過來沒多久,就聽老章說起一件事:早幾年有好些受重傷的、得重病的解放軍到鎮里治病休養,上級專門為他們建了一個學校叫“中南榮?!?。

                                                                  那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南軍區南下大戰之前,留下來治療的重傷病員,也有過抗美援朝志愿軍傷員,反正都是為我們老百姓受傷的。

                                                                  可惜我沒見過他們。但常聽老章說,有些兵頭上還包著紗布,卻來幫村里修路、挑谷;有些兵走路一瘸一拐,卻幫孤寡老人砍柴、掃地……連老百姓一口水都不肯喝。

                                                                  說來你們別笑,老伴這輩子吃到的第一個蘋果,就是他14歲那年,一個“中南榮?!钡膫T給的。

                                                                  別看老章平時是個悶葫蘆,可這些往事記得一清二楚,只要打開了話匣子,他能天天掛在嘴邊,最愛對兒子說的一句話是:“要向戰士們學習,幫助更多的人?!?/p>

                                                                  村外的石頭嘴河灘上有一大片石墓碑,過去條件差,那些傷重“走”了的戰士,只能葬在河灘上。早些年村里還沒修水庫,一旦大洪水漫過田畈,烈士的墳墓就被沖毀了。

                                                                  退水之后,村里人都自覺去河灘撿烈士遺骨,然后繼續埋在高一點的河灘上。

                                                                  但這也不是個辦法。老章看在眼里,愁得不行,心里就像有“一根刺”,總想給烈士們找個安定的地方。

                                                                  這老頭一直“犟”,想到啥就堅決要做到,不過算他有能耐,他跑武漢、跑咸寧,到處尋求支持。1984年,好消息傳來,咸寧市政府專門撥款來支持修建烈士墓園。

                                                                  “把自家山林捐出去,為烈士忠骨找個安身之所”

                                                                  埋到哪里是個問題,畢竟都改革開放了,山林分到了各家各戶。

                                                                  村里第一次開協調會時我也參加了,主題是要大家發揚風格。沒成想,老章搶著第一個發言就“一錘定音”,不給別人絲毫機會——“把我家后山十幾畝林子捐出來,修建烈士陵園?!?/p>

                                                                  雖然老伴沒提前打招呼,可我無條件支持。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解放軍為老百姓連命都可以不要,我家這點山林又算個啥?他小瞧我哩。

                                                                  烈士遺骨遷上山那天,全村都出動了,那場面,沒得說!埋在河灘石頭里的墓碑,也被村里人一塊一塊清理出來,你扛我挑,全搬上山。

                                                                  鎮里給修建陵園的百姓發補助,但沒人去領,為烈士做點事是很光榮的,怎么還能要工錢呢?

                                                                  我家那個粗人,還專門請來鎮里的文化人,將原石碑上的文字,一筆一劃地臨摹到大理石碑上。必須得讓后來人都知道,這里埋的是革命烈士!

                                                                  陵園就在我家屋后,為烈士守墓,我們一家當仁不讓。打那時起,只要農活不忙,我和老伴就去陵園掃一下枯枝落葉,鋤一下雜草。

                                                                  你別看我老太婆沒讀多少書,可老章一點點地教我認墓碑上的字,后來我可都認全了。碑上記下了烈士籍貫等信息,有云南人,有廣東人……最小的細伢,才十幾歲,真可惜呀!

                                                                  不用扶我,來這邊看,對,就圍墻外這兒,這是老章的墳包。

                                                                  看上去寒酸吧,可不是我們不“講究”,還是要順他自己的意。農歷2007年底,老章得病走了,走之前最后的話,就是把他埋在烈士陵園的圍墻邊上,離烈士墓近一點,墳頭一定要低一點,絕不能跟烈士一樣高。

                                                                  “我死后,把我也埋在烈士身邊,生死一起”

                                                                  當然了,除了葬一塊兒,老章也不忘提醒我,要多多照顧烈士們。

                                                                  哼,還用得著他說?孩子們不在身邊時,我經常一個人到陵園里來,打掃衛生,清理雜草,累了,就坐老伴邊上說說話。

                                                                  有蠻多人跟我說:太婆你年紀大了,沒必要再往山上爬了。

                                                                  那不行的!我跟老章約好的,只要還走得動,年年都要上山掃墓的。哪個說都沒得用!

                                                                  其實,村里的黨員干部,還有退伍軍人,也經常去打掃。事都讓他們干了,但我還是習慣跟上去看看。

                                                                  記者你看,這兩邊是我們栽下的樹,柏樹啦,松樹啦,長得好快,已經一人多高了。

                                                                  尤其最近這些年,更熱鬧啦。一到清明節,好多大學生、中小學生來獻花,有些還是從武漢、赤壁來的。市里、區里的黨員干部也來過,一年下來只怕有上萬人哦。

                                                                  我想,不管是烈士們還是老章,都會覺得自己很“值得”吧。

                                                                  前不久,鎮干部來我家,說我評上了“中國好人”,國家級別的,表揚我給烈士守墓這個事做得好,還到處要別人向我學。

                                                                  哎呀,我老太婆一把年紀了,又不圖點啥,還出這“風頭”?畢竟現在身體不蠻差,記性也還好,平時種點菜,喂點雞,和小兒子住在一起,自己管自己沒得問題。

                                                                  我就指望以后,來這里掃墓的人能再多一點、再熱鬧些。反正我是跟兒子交代了,哪天等我不行了,一定要埋在老伴邊上,繼續守著這些烈士,生死在一起。(咸寧日報 記者 饒敏 程昌宗 吳文謹)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麻豆|亚洲精品欧美日本中文字幕|国产欧美一区二区另类精品|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二区一